善意的循環
前幾天外出買晚餐時,被一台機車壓到腳動彈不得。不到一分鐘,一位外送員馬上衝過來把機車牽起來問我有沒有事,當下跟他說了很多次謝謝,對方很客氣的揮揮手就離開了。雖然覺得痛加上有點倒霉,但負面的感覺馬上就消散了,可能是因為理解到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善意,覺得社會充滿了希望。 今年讀了一本好書,是David Brooks寫的深刻認識一個人,當中提到:「注意力是一種道德行為:能創造東西,使事物的層面得以顯現。」你的生活品質取決於你投射到這個世界的注意力。 這段文字,完全解釋了那位外送員的善意如何動搖了我對社會環境的看法。 若日常注意力都放在社群媒體及新聞,很容易被感染各種負面情緒,詐騙事件頻繁使每個人都得提高警覺,甚至因此不敢輕易對他人伸出援手。網路上的對話充滿了批評謾罵貼標籤,使得對話及理解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。然而那些資訊有多少真的有價值?能確定的就是自己的心裡充滿不信任、焦慮、憤怒。 現在對我而言,釋出善意未必是去捐款做志工,而是從看見他人開始,就從自己的生活及職場開始。這幾個月跟各式各樣的人產生了有意義的對話及連結,幫助他人也被他人大大的幫助。 開始慢慢的去理解到「人是在與他人的連結